目前分類:社會課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六年級的社會老師加上我有3個人,在不省紙的狀況下,我出了四面考卷
其實我覺得需要進步的地方還很多,有迷思掙扎的點也還很多

*上次的素養評量研習中,許育健提到,在現在國中和高中的會考基測中,可以發現題目都不採用課本裡的句子或描述
每個題目連結的都是外在材料。而在國小的評量中,我們還是傾向以課本的文字或圖片來出題,希望孩子熟練課本內的知識
於是乎,很容易考出記憶題偏向what的題目。像是,我想要整合第三單元的經濟轉型,在我的腦海中已時間軸來看出轉型是很好的整理方式,同時有機會帶孩子看出人性需求與職業經濟轉型
『先吃飽穿暖,蓋好房子,再來用3C,跟世界連結』所以經濟的轉型是農業,民生工業,基礎建設,高科技,貿易這樣一路走來。
不過用連連看的方式來呈現題目,任課的老師若沒有幫助孩子經理整理知識的歷程,或孩子的思考無法歸納整合,那麼就很容易變成死背硬記的記憶題。

問題來了,wu老師跟我反應,在我的試題太偏重需要閱讀理解與統整歸納,真的是這樣嗎?我自己也想好好思考檢視一下

社會評量考卷,要檢核的幾個基本點
1.記憶,理解,歸納,分析,應用是否能平均配分
2.各單元之間是否能平均配分
3.哪些知識概念是未來孩子的基礎,是否是重點
4.題型與答案分配是否平均

*社會科的本質很看重關聯性,事件與事件的關聯,人與事的關聯。回到藍偉瑩提到的大概念,有一些真的是社會課必須要給的
108社會領綱裡其實在主題也呈現了關聯性是一個必要的學科本質,而關聯性如何在考題的設計裡用完整與靜的題目和題型設計,確實是可以好好研究的
 

 

 


 

rainfore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OH卡抽了一個語詞給自己書寫社會課,我抽到『love』

----

關於教社會這門科目,我還挺喜歡的,也許還不到愛的程度,但至少是喜歡的。
說起專業,我想我並不專業,但因為有點興趣有點喜歡,所以還滿常在想要怎麼教學的
我常常覺得,要把知識轉換給小孩,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是國小老師最重要的教學能力之一
雖然教學策略有很多很多種,但交了兩個月社會至今,這群孩子最需要的似乎還是『以他們的生活串連起知識的學習』感到最感興趣

舉例來說,雖然台灣吧整理好很多重要的歷史,大家愛看得要命,但看完後真正留下來的知識卻很少很少,也許多一些些理解,多一些些血肉的補充
但整體來說我覺得為他們增加的歷史或社會科的本質學習仍然是趣味多過於實質的幫助(當然我沒有什麼具體評估效度,只有在影片後從他們的口頭或文字中知道這件事)
而最近說起二二八和戒嚴,這種重要的歷史片刻,但孩子們只當一個課本裡的是讀著,其實依然是沒有感覺的
怎麼讓他們有感覺,和他們的經驗或生活串連,我覺得是很需要動動腦筋的,有時候是怎麼想出個漂亮的提問都無法達成
不如問他們『從這幾天露營,讓你跟社會課裡學到的歷史有什麼連結』,他們會才會自動說出教官跟日治時代的日本警察比起來簡直太好了
而要說起戒嚴限制言論自由等等,不如說等等從這一節開始我就宣布6年O班進入戒嚴,等等我要限制言論和集會自由,孩子自己就會問要限制什麼樣的言論
於是,他們就熱烈地進入這種討論和想像的戒嚴生活中,去經驗被限制的感受

是說因為只有一節,若是導師,就真的來體驗一整天的國小版教室篇的戒嚴生活,違反的就抓到教室一小格進入綠島監獄,
這種隨機性的活動比起口沫橫飛或畫表格整理比較,似乎更有回憶與體驗

以這種脈絡來設計課程裡的提問,就會長出一系列這樣的問題
像是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們想要一間什麼樣的教室?!
為什麼要有政府?!為什麼要有班級組織?!或自治團對?!日本或中華民民國一來接手台灣,為什麼第一件事就是要趕快蓋總督府和派行政首長?!
難道一定要有政府組織嗎?!沒有任何政府組織或班級組織會有什麼不一樣?!

像這樣的提問設計在教師手冊裡都被歸類為『動機型』提問,而不是探究型。
事實上以我們目前的教育環境與孩子們被培養的方式,比較不是像國外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題讓孩子去研究
而光是點燃和延續他們對某個學科的學習熱情,就已經需要好好耕耘

說到這裡,再來想想手邊正在出的社會月考考卷,如果全學年類的筆試測驗能夠測出的不是why與how的試題,或者說我還沒有能力產出這樣的試題
那們屬於測驗what的知識題目,是不是就是最基本的基本就可以呢?也就是他只要有這些what的知識,就可以幫助他做未來更多的探索

 

 

rainfore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